1. <kbd id="9kdmb"></kbd>

            搜索
            阜陽新聞網(wǎng) 首頁 阜陽 查看內(nèi)容

            聽文物講那過去的事兒

            2022-11-18 09:06| 編輯: 劉黎 | 查看: 40285| 評論: 0|原作者: 牛桂芹/文 徐丹丹/攝|來自: 潁州晚報

            龍虎尊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阜陽文明發(fā)源地在哪?
            阜陽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是誰……

            龍虎尊(左一,仿制)

                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商代龍虎尊、阜陽漢簡……阜陽博物館新館開館一個多月,受到市民廣泛關(guān)注,不少熱愛阜陽歷史的居民進館參觀。
              
              阜陽博物館通史展共有1500多件文物,其中90%以上都是首次展出,分“文明溯源、商周南漸、淮韻楚風、漢風菁華、南北匯融、盛世殷阜、名城潁州、明清風云”等八個部分。以時為序,以物敘史,一件件珍稀文物,一個個背后的故事,展示了阜陽7000多年的滄桑變遷。
              
              你只看到了文物,文物背后的故事可曾聽過?近日,記者來到博物館,聽館長劉建生、副館長楊玉彬講述文物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文物篇
              
              劉建生介紹,阜陽博物館共收藏文物12.6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4件、二級文物316件、三級文物2303多件。
              
              位于阜陽博物館二層的通史展廳,總面積4641平方米,展有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漆器、竹木器、絲織品、字畫及雜器類等,門類豐富、時代齊全。從晚更新世時期到明清等,年代跨度前后賡續(xù)7000多年。
              
              “原來老館展廳面積狹小、文物展示條件不夠等,許多藏品不具備展出條件。本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展出最全面、最系統(tǒng)、最科學的一次?!眲⒔ㄉf。
              
              晚更新世時期
              
              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最大的大象骨架
              

              古菱齒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后,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其生活在整個淮河流域,至今為止,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都發(fā)現(xiàn)了這種古象化石。根據(jù)象牙的特性和它們生活的區(qū)域,專家們給它們?nèi)∶春庸帕恺X象。
              
              1971年,水利部淮委決定開挖茨淮新河。施工期間,在懷遠境內(nèi)發(fā)現(xiàn)兩具幾十萬年前的淮河古菱齒象完整骨架化石,先收藏于阜陽地區(qū)博物館,后被調(diào)撥到安徽博物館收藏。目前,阜陽市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古菱齒象象牙及頜骨等化石標本。
              
              史前時期
              
              王新莊遺址
              
              ——阜陽文明發(fā)源地
              

              在“文明溯源”展廳里,生動地復原展示了一處原始先民生活的村落場景。它就是塵封的原始村落——有著“阜陽文明發(fā)源地”“皖西北原始第一村”之稱的王新莊遺址。
              
              王新莊遺址位于臨泉縣楊橋鎮(zhèn)郭溝行政村王新莊自然村。2016年6月,省考古所張小雷博士徒步考古調(diào)查時,路過楊橋鎮(zhèn),發(fā)現(xiàn)王新莊臺地有些不同尋常。8個月后,省考古隊對這里做局部發(fā)掘,這才揭開了塵封7000多年的王新莊遺址的神秘面紗。
              
              王新莊遺址殘存的古文化層,堆積厚度約1.3米,上部發(fā)現(xiàn)了少量唐代到明代的文化層,下部為史前文化層。在史前文化堆積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較多的原始陶片、獸骨和少量石器??脊艑<艺J為,王新莊遺址是一處原始先民廢棄的古村落遺址。后經(jīng)類比、??保瑢<页醪秸J定,上述陶器,石器、骨器標本的絕對年代在距今6500—7200年間。這些聚居于王新莊古村落的先民,憑借勤勞和智慧洪荒拓土、繁衍子嗣,漸漸成為阜陽這片熱土上的一支族群,開啟了阜陽地區(qū)人類文明演進的新紀元。
              
              “遺址里發(fā)現(xiàn)的石器有石錛、石斧,骨器有骨鏃、鹿角靴形器等。這說明,當時的先民已學會制造、使用生產(chǎn)工具?!睏钣癖蚪榻B,王新莊史前原始村落存在的年代下限, 早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存續(xù)年代,可謂是“阜陽文明的發(fā)源地”“阜陽最早的原始村落”?!斑@表明阜陽是淮河流域歷史最悠久的地區(qū)之一?!?/div>
              
              2019年,王新莊遺址被列入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宮莊遺址
              
              ——史前聚落遺址
              
              宮莊遺址位于臨泉縣呂寨鎮(zhèn)宮莊村西南、葦河東岸臺地上,約3萬平方米。201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隊與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聯(lián)合試掘,揭露出房基2處、灰坑7處。遺址最下層為大汶口文化早期堆積,上有龍山文化、商周文化堆積。出土陶片以泥質(zhì)紅陶、黑陶為主,可辨器型有罐口沿、鼎足等。
              
              經(jīng)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文物工作隊碳十四年代檢測,宮莊遺址年代分為大汶口文化早中期(距今5700-5900年)、龍山文化中期(距今4470-4630年)、龍山文化晚期(距今4000-4200年)三段。遺址中,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存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淮河中下游地區(qū)這段時期史前考古的空白,為建立皖西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序列提供了標尺,為研究中原與海岱、淮河流域史前文化關(guān)系提供了重要線索。
              
              商周時期
              
              龍虎尊
              
              ——見證青銅文明
              
              尊,屬于中國古代一種盛酒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時期。商朝是中國青銅文化的第一個高峰,而最能代表商青銅鍛造工藝的當屬出土阜陽的龍虎尊。
              
              1957年6月的一個上午,幾個農(nóng)民在阜南朱寨鎮(zhèn)潤河灣撒網(wǎng)捕魚,無意間打撈起一組青銅器具,共8件。他們當時并不知道,其中就有日后被稱為龍虎尊的國之寶器。它的出土,在青銅文化的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商周時期,中原王朝在今阜南臺家寺一帶,建有控制淮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大型聚落中心的大型中心部落。以龍虎尊為代表的大批青銅重器及青銅鑄器陶范的出土,證實了阜陽是商代淮河流域的青銅文明中心。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大梁七年”青銅戈
              
              ——證明本地曾被魏楚爭奪
              

              這件青銅戈出土于臨泉縣楊橋費子街遺址,1965年由臨泉縣文化館移交給阜陽博物館。
              
              楊玉彬介紹,這是一件珍貴的戰(zhàn)國時期魏國銅戈,鑄工精良,造型優(yōu)美,翠綠色薄銹輕敷?!案鼮殡y得的是內(nèi)尾鑄有銘文‘七年大梁司寇綬右?guī)旃爬Q冶’?!?/div>
              
              他稱,該文物在臨泉出土,反映了在戰(zhàn)國時期,魏、楚兩國反復爭奪此地,而魏國也曾一度到達并控制這一地區(qū)的史實。
              
              西漢時期
              
              西漢汝陰侯墓
              
              ——出土文物異常豐富
              

              汝陰侯墓位于老阜陽城西南一公里的羅莊村內(nèi)。因為有一座雙頂封土堆,因此又叫雙古堆漢墓。
              
              汝陰侯共傳四代,第一代汝陰侯名叫夏侯嬰,是漢代的開國功臣。汝陰侯國歷漢高祖、呂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共86年,在漢初政治舞臺上,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該墓為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的夫妻合葬墓。
              
              1977年,汝陰侯墓由省文物工作隊等發(fā)掘,墓中所出漆器和銅器銘文中,有“汝陰侯”字樣,2號墓還出土“汝陰家丞”封泥,還有竹木簡、漆器、銅器鐵器、陶器等共390多件。漆器中比較重要的有六壬栻盤太乙九宮占盤和二十八宿圓盤六壬栻盤,為中國考古中首次發(fā)現(xiàn)。出土的漢代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測量儀器,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且具有確定年代的同類儀器,早于西方1000多年,證明我國在赤道天文觀測方面遙遙領(lǐng)先于歐洲國家。
              
              墓中還出土五千余片竹簡和三塊木牘,內(nèi)容包括《蒼頡篇》《詩經(jīng)》《周易》等近20種古代文獻,為了解這些文獻的傳承、演變提供了有據(jù)可查的文物證據(jù)。
              
              “西漢汝陰侯墓考古發(fā)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漢代考古活動中的一件大事,豐碩的發(fā)掘成果,是安徽秦漢考古活動重大收獲,珍貴的實物資料,填補了我國漢代考古秦漢史研究中的許多空白。” 劉建生說。
              
              阜陽漢簡
              
              ——被收入我國首批珍貴古籍名錄
              

              阜陽漢簡于1977年7月份出土。阜陽汝陰侯墓內(nèi),一大批珍貴漢初簡牘材料的出土,對研究古代文獻學、文字學、天文歷法、書法藝術(shù)有重要意義。
              
              經(jīng)多年研究,阜陽漢簡現(xiàn)已整理出的文獻典籍有《詩經(jīng)》《周易》《蒼頡篇》《年表》《大事記》《春秋事語》等20余種,多系秦末漢初的珍貴文本。
              
              難能可貴的是,阜陽漢簡的內(nèi)容,大多是《漢書·藝文志》中找不到的。
              
              阜陽漢簡的文字全部為墨書?!对娊?jīng)》中的書法字體如飛龍走蛇,《蒼頡篇》顯得剛勁有力,《楚辭》又溫文清秀,《大事記》上的字粗獷奇崛,《年表》則表現(xiàn)飄逸俊美,《作務員程》嚴謹端莊。
              
              2008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阜陽漢簡中的《詩經(jīng)》《周易》《倉頡篇》《楚辭》等13種簡書名列其中。
              
              其中,《蒼頡篇》是我國古代一部啟蒙識字課本,而保存《蒼頡篇》殘字最多的要數(shù)阜陽漢簡。
              
              據(jù)統(tǒng)計,阜陽漢簡《蒼頡篇》里完整的字達541個。這批漢簡盡管比較破碎,但許多仍可成句,因此,對于研究《蒼頡篇》價值更大。此外,前不久,“阜陽漢簡”還入選省十大精品課程項目。
              
              人物篇
              
              “阜陽地區(qū)走出過多位歷史名人?!眲⒔ㄉ榻B,春秋戰(zhàn)國時的阜陽地區(qū),是楚國與諸雄爭霸的戰(zhàn)略要地,也是管子、老子、莊子等先哲的出生地與活動地,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北宋時期,以歐陽修、蘇軾為首的一批大儒在這里為官,作出了重要貢獻;元、明、清時期,阜陽作為皖西北區(qū)域中心,城市文化獲得了進一步發(fā)展,還走出以元代的李黼、兩廣總督徐廣縉等為代表的歷史人物。
              
              
              
              李黼——阜陽歷史上唯一的狀元
              
              在阜陽老城區(qū)小東門內(nèi)有條狀元巷,這就是家鄉(xiāng)人民為懷念阜陽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元代的李黼而命名的。
              
              2012年5月9日,在阜陽·臨沂商城抱龍橋基建工地,施工隊在機械打樁時發(fā)現(xiàn)一座古墓,一塊魏氏夫人墓碑上的墓志銘,還原了李黼家族的一段重要史實。
              
              “魏氏夫人是李黼的祖母,其墓碑是近年來皖北地區(qū)元代考古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睏钣癖蚪榻B,墓志銘落款中的“黼”,就是元代潁州人李黼,曾在泰定四年中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后任江州路總管,在“江州之役”中殉職,被追贈資德大夫、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封隴西郡公。徐壽輝攻打江州時,李黼守其孤城,最后城破,與其從子秉昭同時被殺。明太祖朱元璋稱李黼為“忠臣義士,舍生取義,身歿而名存,有以垂訓于天下后世”,并建祠堂以供之?!凹亦l(xiāng)人民幾百年來也一直懷念他,所以在潁州城內(nèi)建有狀元祠和狀元巷?!?/div>
              
              明
              
              張鶴鳴——明朝重臣善詩文
              
              阜陽北關(guān)的張家胡同,以張鶴鳴家族府邸所在地而得名。1984年清明節(jié),幾個農(nóng)民在潁西鎮(zhèn)羅漢臍古堆南坡取土時發(fā)現(xiàn)一古墓,市文物部門獲悉后派人前去清理。幾件出土器物中,一方精巧別致的金印引人注目,后認定為一級文物。據(jù)悉,這枚金印乃是張鶴鳴兒子張大賡的金印。
              
              張鶴鳴(1551-1635),字元平,號達野,潁州(今阜南縣張集)人,明朝萬歷十八年(1590)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太子太保、太子太師。
              
              張鶴鳴善詩文,有“趵突泉詩”流傳至今。在任山東歷城知縣,“礦使四處擾民,公力抗陳珰”“凡便民興利之事,鶴鳴無不為之”。離任后,歷城人懷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崇禎八年(1635),高迎祥農(nóng)民軍進攻潁州,退休寓居潁州城內(nèi)的張鶴鳴與二弟張鶴騰、三弟張鶴齡等募兵勇守城,城破被縛,不屈被殺。
              
              
              
              徐廣縉——收到萬民頌揚的“萬民傘”
              

              “萬民傘”在清代,多是地方官離任的時候,地方的紳商賢達所送,意思是這位父母官像傘一樣庇護著一方百姓。
              
              徐廣縉為太和人,清嘉慶年間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山東、陜西道御史,云南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兩湖總督等。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兩廣任上的外事工作,團結(jié)廣東人民的力量,拒絕了英人的入城要求,捍衛(wèi)了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贏得了朝野人士的交口稱贊。他離開廣州時,地方官吏、鄉(xiāng)紳、兵勇等制作“萬民傘”相送,表達對他政績、人品、官德的稱頌與感念。此系目前國內(nèi)博物館所見唯一一組晚清時期“萬民傘”,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李宗棠——千倉興教譽皖北
              
              李宗棠(1870-1923),字柏蔭,一字隱伯,別號江南吏隱,千倉舊主。清末阜陽縣永興集(今潁上縣新集鎮(zhèn))人,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
              
              李宗棠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讀書,20歲從戎,因有軍功被舉任候補道,在湖北、山西、安徽、江蘇等辦理教育、留學、譯學、營務、警務、礦務等方面事務。
              
              他癡愛教育事業(yè),立志興教報國,曾九次赴日本考察學務。他曾在南京創(chuàng)辦干倉師范學堂,為國內(nèi)最早成立的私立師范學校之一;又在潁上、阜陽辦千倉義塾八所,享譽皖北。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