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潁州區(qū)三塔集鎮(zhèn)三塔社區(qū),種植大戶劉克軍指揮著精播機播種玉米——按照設備參數設定,每畝行距控制在40厘米、株距控制在18厘米,一畝播種6000株。 播種完成后,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一根根黑色滴灌帶和地頭的主管道緊密連接,并向遠處延伸。在水泵的助推下,滴灌作業(yè)開始,最終實現“滴水出苗、一播全苗”的效果。 這是2023年以來潁州區(qū)推廣的密植滴灌水肥一體化分段調控技術。據了解,我市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完善,農戶種植經驗豐富,玉米畝產量常年在1000斤左右,突破玉米產能瓶頸,急需新的種植技術和模式。 去年以來,潁州、臨泉、太和、界首等地引進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團隊研發(fā)的密植滴灌水肥一體化分段調控技術,并選用耐密品種,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種植。 “以往農戶種植玉米密度偏低,通常每畝種植4000到4500株,我們把密度提高到5500到6500株,增加了將近2000株,為增產奠定基礎?!睗}州區(qū)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馬斐介紹,該技術采用滴灌,通過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能夠保證密植的玉米長得整齊,果穗后期不脫肥。 新技術帶來了好收成。劉克軍說,自從去年采用該技術后,玉米畝產從1000斤左右提高到1300斤以上。此外,平均每畝施用化肥量同比減少四五斤、灌溉用水減少150立方米。 “通過滴灌密植,可以做到精準施肥、精準澆灌,解決過去大水漫灌浪費水的情況?!瘪R斐算了一筆賬,每畝地滴灌帶需要花費100至130元,但為種植戶增收二三百元,實現了節(jié)本增效。 不僅僅是劉克軍,去年以來,阜陽各地結合玉米生產實際,采用這種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大田群體長勢均衡,結構適宜,熟相好,畝均增產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省大豆玉米高產競賽測產結果顯示,潁州區(qū)西湖鎮(zhèn)湯莊村種植大戶楊雷通過此種種植方式,玉米畝產實測達到1045.63公斤,為當年安徽歷史最高產量。 為保障秋糧豐產豐收,各地農技專家將繼續(xù)下沉一線,采用“殺菌、殺蟲、增效、調節(jié)、微肥”“五合一”套餐模式,把新技術、新模式用在秋糧田管中去。各地還將發(fā)揮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針對各個田塊不同苗情,分片分段進行科學田管。 “全市玉米從密度、品種的選用到后期收獲,都做到了良種良法配套。”市農業(yè)科學院高級農藝師葛勇介紹,阜陽玉米發(fā)展形勢很好,產量也在大幅提高。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