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2年到2024年,邵國敏一直義務守護著阜南縣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 2024年12月26日12時40分,曾經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邵國敏永遠閉上了眼睛,享年100歲。臨走前這段日子,邵國敏老人經常做夢,醒來后就向兒子邵富恩念叨著當年戰(zhàn)斗的場景,說起陵園里安葬的12位烈士的姓名。 12月28日,風和日麗。邵富恩將父親安葬在距離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最近的一塊墓地。站在墓地前,邵富恩可以清楚地看到父親守護了62年的烈士陵園。他想,父親應該滿意這樣的安排。 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 12名烈士長眠安崗 邵國敏義務守護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的事情,要從1949年初說起。當時,淮海戰(zhàn)役進入尾聲,阜南縣曹集區(qū)人民政府的臨時駐地在郭圩孜村。 曹集區(qū)人民政府一方面組織力量打倒地主惡霸、清掃地方土匪,一方面廣泛開展宣傳動員,支援人民解放軍前線作戰(zhàn)。 1949年1月5日夜,土匪頭子盧祥云、張益九與潛伏在曹集區(qū)人民政府內的奸細內外勾結,趁區(qū)主要領導外出開會之機,聚集匪眾300多人,帶著刀槍土炮,偷偷打開寨門,偷襲曹集區(qū)隊,制造了“郭圩孜慘案”。 事發(fā)時,戰(zhàn)士們正在睡覺,土匪在奸細的帶領下,朝床上的戰(zhàn)士開槍。部分戰(zhàn)士驚醒后與土匪搏殺,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 阜陽市政協文史委編輯的《阜陽文史》第八輯記載:慘案中,我區(qū)隊、鄉(xiāng)干部和戰(zhàn)士共犧牲22人,負傷5人。 慘案發(fā)生后,10位當地烈士的遺體被家人帶走安葬,其余12位烈士從此與蒼松翠柏為伴,長眠在曹集這片土地上。 當時,這些烈士的墳墓都是土墳,位于安崗西側一處地勢較高的土地上,因此被稱為“安崗烈士墓”。1957年,政府在此建立了烈士陵園,也就是現在的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 記者查閱這些烈士的姓名和籍貫發(fā)現,他們中有的是阜南人,有的老家在湖南、廣東、江蘇等地,其中還有一位是無名烈士。 歷經戰(zhàn)火洗禮的老兵 1924年,邵國敏出生在河南省鹿邑縣一戶農民家庭。因為家貧,母親帶著他和姐姐四處逃荒要飯,一路乞討來到阜南縣苗集鎮(zhèn),并在此安頓下來。 邵國敏記得,那一年他8歲。17歲那年春天,有部隊到村里駐防,進行抗日宣傳,并招收村民參軍抗日。邵國敏報了名,“我常聽人說日本鬼子很壞,禍害老百姓,就想著參軍把他們趕出中國?!?/div> 1943年4月,邵國敏所在的部隊奉命前往山東抗日,在宿州與日軍遭遇,經歷了一次血戰(zhàn),損失慘重。到達山東后,邵國敏所在的部隊一直在日照、莒縣、臨沂等地與日偽軍作戰(zhàn)。他成長為一名機槍手,和戰(zhàn)友們曾一次殲滅日軍20多人。 “有一次我作為機槍班長去偵察敵情,沒想到被幾個日本兵發(fā)現了,他們拼命追,我就藏在一個紅薯窖里。等鬼子來到,我的輕機槍一頓猛掃,把他們消滅了?!鄙敖邮懿稍L時,說起抗日戰(zhàn)場上的經歷,老人滿臉自豪。 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邵國敏回鄉(xiāng)當了農民。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邵國敏再次報名參軍,1952年轉業(yè)回鄉(xiāng)。 “我這一輩子,逃過荒,要過飯,割過草,放過牛,打過仗……什么苦都吃過,什么累都受過。”邵國敏說,當時他有更好的去處,但是,戰(zhàn)場歸來他只想和母親相依為命,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回鄉(xiāng)后很多年里,村里人只知道邵國敏當過兵,其他的事卻很少聽他說起。 邵國敏生前照 老兵為烈士義務守陵 1962年,經人介紹,邵國敏與阜南縣曹集鎮(zhèn)一名女子組建了家庭,搬遷到現在的曹集鎮(zhèn)鏡湖村居住。 也就是這一年,邵國敏看到了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了解到“郭圩孜慘案”的經過。 站在烈士墓前,戰(zhàn)場上的經歷一一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想起了身邊倒下的戰(zhàn)友們。于是,他向當地政府提出:為12位烈士義務守陵。 從此,邵國敏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用大半生的時間與烈士為伴。 每天早晨,他按時來到陵園打掃衛(wèi)生,修剪草木,整理陵園里的道路……忙完這里的一切,邵國敏再回家吃飯、下田勞作,年復一年。 每當有群眾前來參觀、祭掃,他會立即停下家中的活計,趕來擔任義務講解員。 “地里還有那么多活要干,你老是這樣可不行,孩子一天天長大,今后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剛開始,妻子有些埋怨。 “沒有烈士的流血犧牲,哪有咱家,哪有咱今天的好日子?你放心吧,我忙完后立刻回來干活,耽誤不了多少事。”邵國敏耐心地解釋道。 漸漸地,妻子不再反對。就這樣,邵國敏守護了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一年又一年。 生命的最后幾年,邵國敏身體每況愈下,退伍軍人孫孝剛接過了烈士陵園的鑰匙,成為第二任守陵人。但是,只要身體狀況允許,邵國敏依然會到陵園里看一看、轉一轉。 老兵與烈士永遠相伴 60歲的孫孝剛也曾上過戰(zhàn)場,親眼目睹兩名戰(zhàn)友犧牲。在他眼里,邵國敏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 接手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守護工作4年來,他按照邵國敏的要求,每天按時到陵園打掃衛(wèi)生,修剪草木,擦拭墓碑,整理道路…… 每當有干部、群眾、學生前來祭掃,他還會把邵國敏邀請過來,請他講述守陵的故事。 孫孝剛說,每當有中小學生來烈士陵園祭掃時,邵國敏都特別高興,說話的音量也會大不少。他把“郭圩孜慘案”的經過講解得十分細致,同時還講述一些自己在抗日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經歷。 每當此時,老人的言辭會變得懇切,很多時候眼含淚水,他希望孩子們能銘記這些烈士的姓名,傳承紅色基因。據不完全統計,這樣的現場講解,60多年來至少有1500場次。 2025年元旦即將到來,屆時會有很多群眾、學生前來參觀,但是,孫孝剛再也無法邀請邵國敏老人到場講解了?!皼]有了老人家在場,我不知道能否把烈士們的事跡講述得那樣細致、生動。” 孫孝剛回憶過往時,邵富恩看著烈士陵園里的一座座石碑默默不語,心里有些愧疚。 他說,12位烈士安葬時都是土墳堆,遇到暴雨沖刷,極易損毀,姓名等相關資料也不完整。上世紀80年代,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父親用石頭重新修建了墓碑,并在石碑上刻了烈士的姓名、祖籍等,烈士們從此有了墓志銘。 為了修建這些墓碑,邵國敏拉著架子車到河南省固始縣陳集鎮(zhèn)購買石材。每塊石碑重150多公斤,邵國敏分5次拉了回來。 邵國敏生前想讓兒子接下烈士陵園的鑰匙,成為第二任守陵人。但是,作為一個農民,邵富恩要外出務工,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無法全身心投入這項工作。 邵富恩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對不住父親。 12月28日,辦完父親的后事,邵富恩站在墓地向曹集鎮(zhèn)烈士陵園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陵園里的蒼松翠柏以及高高矗立的紀念碑。 隨后,邵富恩又去了烈士陵園,這里也可以看到父親的墓地。一位老兵與12位烈士就這樣永遠相伴。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