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9kdmb"></kbd>

            搜索

            臨泉肘閣抬閣 誰持彩練當空舞

            2024-10-24 09:53| 編輯: 劉黎 | 查看: 1534| 評論: 0|原作者: 全媒體記者 楊燕 實習生 王雅琳 通訊員 張玲芝 李曉敏/文 全媒體記者 龐誠 王彪/攝|來自: 阜陽日報

              “準備好沒?”
              
              “好了!”
              
              緊隨眾人一聲響亮回答,直徑達2米的大鼓被劉文昌敲響。隨后,身著艷麗戲裝的肘閣抬閣老藝人走著“S”形步伐,左手有節(jié)奏地擺動,右手扶托著臉涂油粉、身穿戲裝的小孩。老藝人不時變換隊形,小表演者或踢腿或擺動雙臂或翻跟頭,精彩的表演引來游客陣陣喝彩。
              
              這是今年國慶節(jié)期間,記者在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zhèn)看到的一場臨泉肘閣抬閣表演。
              
              臨泉肘閣抬閣是一項古老的民間技藝,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以鮮亮的彩扎、亮麗的服飾、奇巧的構思、驚險的表演廣受歡迎,綻放出璀璨光彩。2008年,臨泉肘閣抬閣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臨泉肘閣抬閣演出現場
              
              源于熱愛 演出不單為掙錢
              
              “上面那小孩是真的嗎?”
              
              “呦,那‘孫猴子’還翻跟頭呢……”
              
              演出現場,圍觀游客一邊興致勃勃地觀看,一邊好奇地議論著。
              
              這支肘閣抬閣表演隊伍,連續(xù)踩街五六百米。一場表演結束,記者利用休息時間采訪了表演隊負責人劉文昌。他告訴記者,這看似輕巧的表演,其實有著常人不能承受之“重”。表演肘閣用的單個架子就有30多斤,加上一個30多斤重的小孩,支撐者要承受六七十斤重的負荷。不僅如此,表演者還要且行且舞,表演難度很大。
              
              這支表演隊伍有20多人,其中8名是孩童,年紀最大的是73歲的劉文昌。
              
              劉文昌是臨泉縣楊橋鎮(zhèn)人,也是臨泉肘閣抬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出生于農戶人家,叔父曾是肘閣抬閣演員,常在春節(jié)、廟會時節(jié)隨班演出。每當看到叔父表演,他都興奮得手舞足蹈。4歲時,他就隨叔父參加了肘閣抬閣班演出,扮演孫悟空和《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上學后,他又學習了美術和手工制作,為從事肘閣抬閣藝術打下了基礎。
              
              初中畢業(yè)后,劉文昌回鄉(xiāng)務農。肘閣抬閣班有演出活動,他都參加,漸漸地成了肘閣抬閣中的主力演員。
              
              由于劉文昌有初中文化基礎,又愛讀小說,他和團隊成員借鑒其他藝術創(chuàng)作了一批新節(jié)目。后來,隨著社會發(fā)展變化,當地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肘閣抬閣演員出現了青黃不接現象。2000年,在他的熱心操持下,楊橋鎮(zhèn)的肘閣抬閣隊伍又慢慢組建起來。隨著政府及社會對非遺保護力度的加大,2008年,臨泉肘閣抬閣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了今天的演出,俺們早晨5點就起了床,到劉文昌家收拾道具、幫著裝箱?!敝忾w抬閣演出隊成員任明環(huán)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就開始參加表演肘閣抬閣。如今,他家的孩子都成家了,生活也好了,不用為生計發(fā)愁。“這幾年,我沒有外出打工,在家種點地,有吃有喝。有演出就來,主要圖個樂?!?/div>
              
              記者了解到,不少肘閣抬閣藝人和任明環(huán)情況類似,平時在家種地或做零工、經營小生意,有演出就積極參加。“現在掙錢的門道多,能來參加演出的都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因為熱愛?!眲⑽牟f。
              
              特色鮮明 接續(xù)傳承五百余年
              
              據文獻記載,明朝中期,臨泉肘閣抬閣就在楊橋、長官等地演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后,臨泉肘閣抬閣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演出區(qū)域從臨泉輻射到周邊多個縣、市,包括河南省新蔡縣、淮濱縣、平輿縣等地。鼎盛時期,演出團隊從2個增加到8個,演員由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
              
              臨泉肘閣抬閣是集舞蹈、音樂、戲劇、繪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肘閣抬閣是一個統(tǒng)稱,分為肘閣和抬閣。抬閣由2至8人抬著固定在鐵支架上、穿著戲裝的小演員,依據不同角色進行表演。肘閣是從抬閣演化而來的,由表演者和支撐者兩部分組成。支撐者多為青壯年,身負一個綁牢的鐵支架,身穿戲裝遮掩,鐵架從一袖筒中露出。小演員被固定在鐵支架上、著戲裝,扮作戲劇、傳說中的人物。這種藝術形式,上下配合、靈活方便、邊走邊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因新鮮、奇巧與靈活,深受群眾喜愛。
              
              “臨泉肘閣抬閣一般在露天場所或街道流動演出。早期的演出場所都是平地,外圍觀眾看不到,于是,演出形式漸漸從地面舞蹈‘長到’了空中,發(fā)展到馱著小孩高高演出,配以鑼鼓、笛、笙、簫等樂器伴奏?!眲⑽牟f,肘閣和抬閣都有芯子(小演員)、鐵枝(演出道具)、飄色(服裝)三部分組成。肘閣和抬閣的最大區(qū)別是支撐小演員的底座不同,抬閣的底座是方桌,肘閣的底座是支撐者——多為有民舞技藝的青壯年男子。節(jié)目多取材于戲劇、傳說,如《孫悟空盜桃》《天女散花》等,喜慶、歡樂、奔放,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4到6歲的小孩可以當芯子,再大就扛不動了?!眲⑽牟f,當芯子的小演員一般都是自家的孩子。以前演出時,誰要是沒當上芯子還要哭鬧一番。男孩芯子長大后,一般順其自然就當底座(成人支撐者),藝術團的老伙計小時候都當過芯子。
              
              這些年來,作為臨泉肘閣抬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文昌一直為傳承和保護肘閣抬閣而忙碌。節(jié)慶廟會上有他的身影,婚禮慶典上也有他的身影……只要有演出機會,他一定不會錯過?!耙墙拥接H的活兒,早上三四點鐘就要起來準備道具、化妝?!眲⑽牟f。
              
              他還經常去楊橋鎮(zhèn)綜合文化站非遺傳承基地培訓肘閣抬閣愛好者。幾十年來,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肘閣抬閣藝人,使肘閣抬閣這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久傳不衰。
              

              劉文昌(左)展示表演道具。
              
              勇于創(chuàng)新 贏得觀眾點贊
              
              努力做好傳承工作的同時,劉文昌積極思索如何改良道具、創(chuàng)新內容,讓更多觀眾有機會欣賞到臨泉肘閣抬閣的魅力。
              
              在劉文昌家3樓房間里,放置的幾乎都是肘閣抬閣的演出道具。劉文昌拿著一個帶座椅的鐵架告訴記者,這就是小演員表演時坐的鐵支架。
              
              “一場肘閣抬閣表演下來,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以前小演員都是坐在只有二指寬的竹片上,時間一長很容易屁股痛,不愿意演出?!眲⑽牟f,為了讓小演員不鬧氣,他特地將兒童座椅安裝到鐵支架上。改良后,小演員坐著表演舒服很多,連續(xù)表演很久都不會哭鬧。
              
              劉文昌指著鐵馬甲說,以前鐵馬甲和座椅的鐵支架接口都是一對一的。因為表演準備時間緊張,如今,他把所有接口都統(tǒng)一變成了圓形的,實現了鐵馬甲和鐵支架的靈活搭配。
              
              以前,抬閣表演的桌子加上兩三個孩子總重量超過100公斤,老藝人每次蹲下抬起都不容易,常常因站起時間不一致,導致桌面傾斜嚇到小演員。在多次摸索中,劉文昌將演出用的桌子的高度從80厘米提高到120厘米,還利用新材料降低桌子重量,在桌腿上加裝輪子,大大減輕了藝人負擔。同時,為增強抬閣表演效果,他還在桌面下安了彈簧。“遠遠看去,跟大伙抬著一樣,有一顫一顫的感覺?!眲⑽牟嬖V記者。
              
              由于臨泉肘閣抬閣的獨特性,近年來多次受邀參加省內外大型活動。2023年10月12日至16日,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舉辦,臨泉肘閣抬閣受邀參加演出。楊橋鎮(zhèn)文化站站長陳守城告訴記者,臨泉肘閣抬閣是“天府大巡游”47支表演隊伍之一。他們表演的《西游記》《楊金花奪印》《呂布戲貂蟬》等片段,人物造型別致,表演真誠質樸,充分表現了臨泉人熱愛生活、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幸福生活的豪邁之情,贏得嘉賓和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我們在成都表演時,還有觀眾懷疑上邊穿著戲裝、晃來晃去的小孩是假的,看到小孩會眨眼、說話甚至哭鬧,才知道是真人,不禁都豎起大拇指點贊。”劉文昌說,能登上那么大的舞臺,讓更多人欣賞到臨泉肘閣抬閣的精彩表演,他覺得這么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雖然現在農村不少年輕人都出門掙錢去了,但是每年都有十幾個家長送孩子來當芯子,學習肘閣抬閣藝術?!眲⑽牟f,大人送孩子來學習,都是因為喜歡肘閣抬閣。為照顧好孩子,這些家長常常跟著演出隊,看老藝人扎彩、演出、化妝。時間一久,他們也學會了,成為潛在的非遺傳承人。
              
              “臨泉肘閣抬閣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后,政府給予了資金扶持,楊橋鎮(zhèn)成立了保護領導小組,建立了傳習基地和展示館,還開辦了多期技藝傳承培訓班?!迸R泉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楊鋒介紹,如今,臨泉肘閣抬閣藝人主要集中在楊橋鎮(zhèn)、長官鎮(zhèn)等古鎮(zhèn)。其中,肘閣抬閣表演較為紅火的楊橋鎮(zhèn)有3個民間演出團隊,業(yè)余藝人達150多位。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表演肘閣抬閣,在傳承保護非遺的同時,也給廣大群眾和游客帶去藝術享受和歡樂。
              
              臨泉肘閣抬閣代表性傳承人
              


              劉文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劉文昌,1951年8月出生于臨泉縣楊橋鎮(zhèn),臨泉肘閣抬閣第三代傳承人。既擅表演又能創(chuàng)作,代表劇目有《劉全進瓜》《三國》《戲牡丹》《游西湖》等。
              


              丁玉祥(省級非遺傳承人)
              
              丁玉祥,男,1945年7月出生于臨泉縣長官鎮(zhèn),臨泉肘閣抬閣第三代傳承人,長官鎮(zhèn)肘閣藝術團團長。曾創(chuàng)作出《農民工》等節(jié)目,多次帶隊參加省、市、縣大型演出,深受群眾喜愛。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无码中文字幕在线专区,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91 传媒国产午夜福利一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 <kbd id="9kdmb"></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