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父親最喜歡的一首詞。父親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作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好歹也是個知識分子。那時能讀初中非常不容易,因為時時處處都必須講成分,而我爺爺?shù)母赣H有幾畝薄田,被劃為富農(nóng)。父親的老師給父親隱瞞了成分,他才僥幸讀了初中。每到中秋節(jié)前夕,父親都會找出他的二胡,在月亮漸圓的夜晚,他邊拉邊吟誦那首詞…… 初中畢業(yè)后,父親考上了空軍飛行員,一切都綠燈通過了,唯獨到家中調(diào)查時,本村趙二昆卻說:“他的大舅是四類分子,他的大爹是有名的大地主,他家是富農(nóng)……”僅僅這一句話,父親的前途一下渺茫了,一切都化為泡影,他心里特別難受。當時正值中秋節(jié)前夕,父親心里一定難受到了極點,他一連好幾個晚上,都躲在村口拉他的破二胡,吟誦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中秋節(jié)后,父親痛定思痛,決定謀個職業(yè),干什么呢?那年月,一個富農(nóng)子弟,何去何從?理想在哪里?職業(yè)在哪里?全是未知數(shù)。最后,巧手的父親慢慢練習編織,編各種筐和籃子,拿到集市上賣,這就是父親的職業(yè)。父親越編越喜歡這個職業(yè)。他編織的籃子非常好賣,拿到集市上,很快就被人搶購一空。 再后來,正如我們農(nóng)村人常說的老話一樣:“編筐打簍,養(yǎng)活家口。”父親靠編織的手藝找到了母親,他和母親組成一個新家。不久,我的到來,給父親這個新家?guī)砹藲g樂和希望。 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家庭都不太富裕,每到中秋節(jié)前后,吃月餅是最大的奢侈。記得我6歲那年,看到村長家的兒子三寶吃月餅,很羨慕和眼饞,就鬧著要父親買月餅,可那時我家根本沒有閑錢買月餅。父親被我鬧急了,就用麥秸稈編織了一個精致漂亮的“月餅”遞給我說:“兒子,這就是爸爸給你編的月餅。并不是爸不想給你買,而是咱家實在沒有錢啊……”我拿著爸編織的“月餅”去了學校,竟然被三寶看中,他居然拿塊真月餅,換走了我的編織月餅。我們倆各取所需,都十分歡喜。 父親的編織手藝,讓我吃上了真月餅,也讓我喜歡上了編織。后來,我跟著父親學習各種編織技巧。十幾歲以后,我可以編織各種筐和籃子及玩具,只要能想到的,我都可以用手編出來。 如今,中秋節(jié)快到了,英年早逝的父親,您在天堂還好嗎?我把自己編織的“月餅”放在父親的墳前,耳畔再次響起父親二胡聲中的吟誦《水調(diào)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div> |
歡迎關(guān)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