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阜城街頭月季花開,爭奇斗艷,正是“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然而大煞風景的是,一些公共場合花草樹木被破壞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大家關注和討論是好事,也是開展社會教育的好時機。對于群眾反響強烈的相關事件,有關部門已及時介入,并依據(jù)相關法規(guī)進行處理。媒體上,大家紛紛對制止者贊揚,對破壞者口誅筆伐。這些積極的討論很有意義,其本身既是一種社會教育,也是一種自我教育。參與討論的人越多,教育的范圍越廣,越能造成一種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正向輿論;經(jīng)過多輪此消彼長的較量,消極負面現(xiàn)象就會受到共同聲討,就會弱化,甚至銷聲匿跡。 近二十年來,是阜陽城市化進展最快的時期。從整體上來說,作為全國文明城市,阜陽的文明程度之高,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市民有目共睹,也受到了外地客人的交口稱贊。大家都很喜愛這座城市,愛護這座城市。然而“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社會發(fā)展是不均衡的,個別市民適應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文明程度還需要提升。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轉變,使得有些人感覺離開了熟人的監(jiān)督,犯點小錯誤也無傷大雅,代價不大。這些個別現(xiàn)象不是主流,不會影響城市的發(fā)展。但是我們要看到作為發(fā)展中的城市,市民城市文明程度有一個持續(xù)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比較漫長,其中就包含著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yǎng)。 就這些做出“不雅”行為的個別市民來說,不管他們個人如何辯解,原因千千萬萬,不外乎歸結到對美的喜愛。他們多都抱著一種占小便宜的心態(tài),認為“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難,拿了不白拿,白拿誰不拿”。在他們看來,這是“小節(jié)”,占了小便宜,豈不知已經(jīng)缺了“大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愛須有道、愛須有界,自己私人的鮮花等物品可以任意處置,但不能強占公物為己有,滿足一己之私欲。這是必須恪守的公共道德的基本原則! 美為何不能共享呢?勸君“有花須共賞”,莫要“獨占一枝春”。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