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新”,在这里感受绿色发展新脉动-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7/27 17:12:27
来源:新华社

追“光”逐“新”,在这里感受绿色发展新脉动

字体:

  新华社合肥7月27日电(记者王菲、曹力)数字化车间内,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走进位于安徽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注意到,车间的屋顶和外墙都装有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板,无声地将绿色能源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清洁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安徽,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释放绿色发展新脉动。

  “瞄准光-储-氢一体化平价目标,公司正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联手,开展‘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攻关,为能源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负责人李鹏凯说,坚持绿色发展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新技术、新场景的创新迭代,不断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公司成长为异质结电池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今年的订单量实现了翻番。

  清澈的湖面上,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成群结队的鱼群在湖水中觅食嬉戏。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两千多亩采煤沉陷区变身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平均每年约8000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被输送到千家万户。

  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倍增工程、打造虚拟电厂……“双碳”目标下,安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图为古泉供电所内的小型光伏充电站。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风机桨叶缓缓转动,屋顶和车棚上的光伏板熠熠发光,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古泉供电所是该省首座“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通过风光发电、建筑储电、柔性供电的模式,供电所构建起集源、网、荷、储为一体的“绿色微电网”,绿电自发自用,实现零碳运行。

  “‘绿色微电网’体量不大能量可不小,每年可以发电5.94万千瓦时,年均可减少碳排放32.7吨。”供电所负责人杨智会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零碳供电所的示范应用,为绿色转型提供新样本。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离不开新型储能的支撑。安徽推进新型储能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2023年,安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137万千瓦,同比增长334%。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白色的储能柜整齐矗立、蓄电待发。6月28日,位于蚌埠市五河县的林洋安徽五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储能二期项目并网成功。

  “依托当地风能、光伏发电出力特征,实现多能互补,基地可满足21.6万个普通家庭的年用电需求。”项目负责人说,储能项目接受全省电网统一调度,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可极大提高区域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快速迭代,为能源的绿色转型拓展新的空间。

  在滁州市定远县,一台台风机迎风旋转,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当地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系统融合,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智慧储能电站能对不同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出预判,同时通过物联网把源网荷储连接起来,协同风机、光伏设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新型储能开拓更广阔的价值空间。”滁州市定远县远景智慧储能电站项目经理王杰说。

  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发电装置,走进宣城市全域虚拟电厂,记者看到控制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全市的储能容量、电源装机总量、用电负荷等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借助数字化赋能,将分布在全市的光伏电站、5G基站、储能资源、汽车充电桩等零散资源进行优化聚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国网宣城供电公司综合能源业务负责人樊超越说,依托虚拟电厂,未来我们还将拓展绿电交易、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