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12日电(汤阳 钟红霞)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固镇县垓下遗址景区,曾经的古战场如今绿树成荫,“霸王别姬”大型雕塑巍然矗立;浣发池旁,两棵古树桑榆缠绕;遗址展示馆前,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
固镇航拍图。(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固镇县依托垓下遗址、谷阳城遗址等历史资源,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赋能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催生一批文旅观光、特色研学等新业态、新产品,走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打造文化地标,让遗址“活起来”
沿着固镇县城往东驱车行驶20多公里,便是垓下之战的遗址所在地。千百年来,围绕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典故广为流传。
为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固镇县先后规划编制了《垓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垓下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方案》,设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遗址考古工作站、安徽省社科院汉文化(固镇)研究基地等,开展垓下遗址、谷阳城遗址等考古工作,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在考古发掘的同时,该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将文化旅游作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顶层设计,聚焦“一城一战”,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名片。
垓下遗址公园夜晚游人如织。(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启动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建设,全面提升垓下历史、文化、民俗魅力,充分展示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固镇文化地标和旅游新名片。”固镇县文旅体局局长张艳梅表示。
围绕垓下遗址公园等重点景区,固镇县谋划培育垓下历史博物馆、3D沉浸式体验馆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跟着非遗游固镇”“跟着考古游固镇”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去年5月开园以来,垓下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实现了“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功能的集成,让千年古城既有“说头”又有“看头”。
培育赏花经济,为古城“添香增色”
春季赏樱、秋季品菊,一缕缕花香串联起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与未来。
“人间最美四月天,樱花满园春意浓。”今年4月,固镇县第二届樱花节如约而至。期间,在位于固镇县南城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谷阳城遗址公园内,15万余株樱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打卡。
在2023年安徽·固镇菊花文化旅游季期间,垓下景区500余亩菊花竞相盛开,景区以“菊花”为媒,举办了菊花展览、文艺演出、农特产品展销、菊花系列赛事等活动,为游客带来赏鲜花、游景区、品文化的新体验。
菊花文化旅游季期间,游客前来打卡、赏菊。(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久前,固镇县启动以“千年古战场 虞美菊飘香”为主题的首届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鼓励参赛者将固镇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传统等元素融入设计中,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垓下景区内菊花采摘。(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盛开的菊花不仅为景区招揽来游客,也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在做好菊花种植、加工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垓下景区的文化历史,走农业文化旅游路线。”安徽虞美金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从种花到赏花,再到采摘加工,一朵菊花实现了两头“开花”。
据了解,固镇县创新探索“遗址+景区”模式,围绕谷阳城遗址,推进以花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塑造“千年谷阳·醉美樱花”品牌;聚焦垓下遗址景区,打造固镇菊花文化旅游季,成功创建为AAAA级景区,被列入“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菊花文化旅游季期间,景区推出了采菊、诵菊、研菊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地惠及人民,反哺城市。”在固镇县文旅体局分管负责人邱晨光看来,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不仅体现在文物的保护和考古发掘上,也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中。
如今,固镇县正利用“赏花经济”实现换道超车。据悉,今年樱花季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6亿元。
探索特色研学,注入文旅融合新动能
花鼓灯、泗州戏、二鬼扳跤……今年端午节期间,蚌埠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垓下遗址公园开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轮番展演,引来阵阵欢呼。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目前景区内已入驻剪纸、布艺、泗州戏、陶艺、竹木雕、拓印、茶馆(琴书)等众多非遗展示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垓下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静静介绍。
依托垓下景区、谷阳城遗址公园、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等研学旅游资源,固镇县串点成线,推出史前考古探源、非遗传承、民俗文化展示、考古现场参观等10多个经典研学主题系列。其中,垓下遗址公园规划打造的垓下国防教育基地,即将在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
垓下遗址展示馆内,讲解员向学生讲解出土文物。(固镇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定期与固镇县博物馆、相关学校合作开展文物修复、文物知识小课堂等活动,通过与文物近距离‘交流’,激发孩子们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遗址历史文化。”张静静介绍,研学基地自去年6月份运营以来,共接待研学师生321批次、22159人次,实现研学收入267.7万元。
“我们将以历史文化为支撑,加强现代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把文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转换为市场优势,全力打造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汉文化之城,让景色更怡人、文化更育人、产业更养人。”张艳梅表示。